
本网讯(通讯员 付贵海)11月7日下午,“高水平期刊发展:挑战与未来”高端论坛在我校一办公楼一会议室顺利举行。校党委书记何振致辞,校党委副书记袁志成主持论坛。
如何在数字化、开放获取的大趋势下提升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如何在评价体系变革中坚守学术品质、引导学科创新?如何依托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栏目与期刊品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高水平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交流。
会上有五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教授提出,应构建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出版与评价体系,推动学者聚焦中国现实问题,提炼标识性概念,形成原创理论,为世界共性议题贡献中国智慧。
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张京祥教授指出,城建类期刊应紧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城市主题学术会议联动,聚焦城市更新、治理与空间规划等热点,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常务副主任、《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何书金研究员以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为例,分享了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经验,强调期刊集群化对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湖南人民出版社质量总监文静然提出,期刊应推动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人工质检”到“智慧质检”的转型,善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内容质量与编校效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陈伟教授分享了该刊跻身CSSCI的历程,指出学校支持、同行互助与学者协作是期刊成长的关键。
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表高见。武汉大学长江学者李建华教授强调,期刊应注重选题聚焦、作者培育与精准传播,以系统性建设突破“千刊一面”的困境。
《文史哲》前副主编、《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刘京希教授认为,学术刊物设置前瞻性、特色化专栏并长期坚持,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大数据舆情研究室主任王凤翔教授建议,城建类学术期刊应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跨学科专题研究。江南在线原党委书记、《城市学刊》主编汤放华教授指出,学术期刊应积极追踪国内外热点,组织专家研讨,推动高质量成果产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谭晓萍教授表示,地方院校办刊需坚守初心,强化主题策划与队伍建设,善用AI技术赋能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新媒体主编王丹教授指出,选文应注重原创性、创新性、内容质量与社会价值。湘潭大学图书馆馆长、《高校图书馆工作》主编龚蛟腾教授提出,期刊应走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王蓉认为,期刊应积极融合新媒体,拓展视频号、微信推送等渠道,增强社会影响力。岳麓书社编辑胡宝亮提出,编校工作中应灵活运用专业数据库与AI工具,提升效率与质量。
此外,南京大学罗小龙教授、湖南大学姚德权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宁国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党政办公室主任万千、《档案学刊》唐思慧、《湘潭大学学报》李美华、湘潭大学出版社王正杰、湖南教育出版社丁泽良等专家学者也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学术期刊应坚守办刊定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学科与社会发展,增强对原创成果的识别与传播能力。地方期刊尤其应注重特色栏目建设,构建具有地域或专业特色的内容体系,为实现高水平期刊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一审:李谌涵 二审:文彦波 三审:贺正宜)